佳诺读书双城故事昆明与台北

发布时间:2017/7/27 17:57:29 

女声:佳诺

大圆脸的射手女

男声:欧阳宁宇

长睫毛的摩羯座

你好,我叫昆明,在祖国的西南角,有多年的历史了,因为四季如春,大家都叫我春城。每年冬天,都有海鸥从西伯利亚飞来过冬。我没有见过大海,但被群山和湖泊包围,我有湛蓝的天空和绚烂的云朵。

你好,我叫台北,在祖国的东南角,只有不到岁,是一座年轻而温润的城市。每年冬天淅淅沥沥的雨总是要下很久很久,大海是我最好的朋友,我有安静的老街和美味的夜市。

我是昆明,我在北纬25°。

我是台北,我在北纬25°。

原来,从昆明出发,沿着北纬25°一直走,跨过高山平原湖泊海洋,就会遇见你。

原来,我一直在北纬25°等待的,就是与你相遇,不过是多公里,终于遇见你。

当昆明遇见台北,当美好与清新邂逅,两个城市会发生怎样的故事?今天,带你用一种特别的方式,聆听昆明与台北,北纬25°的双城故事,聆听那些作家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来的双城故事。

双城故事-雨

昆明四季如春,阳光充沛,虽然每年都有一个不太漫长的雨季,但是雨总是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,不会连绵不断,下个不停,经常是东边日出西边雨,倾盆大雨片刻后便是阳光灿烂。汪曾祺老人在年的散文《昆明的雨》中,描绘了一幅闲适安逸的雨中景象。

汪曾祺《昆明的雨》

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,从几月到几月,好像是相当长的。但是并不使人厌烦。因为是下下停停、停停下下,不是连绵不断,下起来没完。而且并不使人气闷。

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,人很舒服。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、丰满的,使人动情的。城春草木深,孟夏草木长。昆明的雨季,是浓绿的。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,显示出过分的、近于夸张的旺盛。

雨又下起来了。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,有一个小酒店,我们走进去,要了一碟猪头肉,半市斤酒(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),坐了下来。雨下大了。酒店有几只鸡,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,一只脚着地,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。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。昆明木香花很多。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。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。一棵木香,爬在架上,把院子遮得严严的。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,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,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。我们走不了,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。四十年后,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,写了一首诗:

莲花池外少行人,

野店苔痕一寸深。

浊酒一杯天过午,

木香花湿雨沉沉。

我想念昆明的雨。

我们总说“春雨贵如油”,可在台北这样一座雨城,春天仍然是连绵不断的细雨。诗人郑愁予在台北生活了半个世纪,见过的一场场雨又会积蓄成怎样的心情呢?这首《雨说》借春雨之口,描述了一个个清新脱俗、欢乐温柔的场景。诗人将它献给儿童,歌唱那最美好的年纪。

[诗人郑愁予]

这首诗曾经选在香港的中学教科书里,现在呢被选在大陆的教科书里。《雨说》有一个副标题叫做“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”,因为有儿童这样一个目的,所以,这首诗在形式和音乐、节奏感上,我采取有韵,比较明显的韵,比较强烈的内韵。而且,我用明喻。

郑愁予《雨说》

-----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

第一节

(雨说: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……)

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

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

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

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

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

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

第二节

雨说,我来了,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

我来了,我走得很轻,而且温声细语地

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

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

第三节

我来了,雷电不喧嚷,风也不拥挤

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

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

别关起你的门窗,放下你的帘子

别忙着披蓑衣,急着戴斗笠

第四节

雨说,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

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

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

双城故事-节日

小时候教科书里就写着,云南有26个民族,而这些民族基本上昆明都有,所以昆明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就是少数民族文化。各个民族和谐相处,使得昆明的节日也更加丰富多彩。

于坚是昆明本土作家,始终坚守独立的精神和艺术方向。以诗歌见长的他,去年出版了散文集《昆明记》,描写了自己记忆中的老昆明,当然就有那些大的小的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节日。

于坚《昆明记》

昆明城里在四十年代还兴过火把节,我母亲现在回忆起那些火树银花的夜晚还很兴奋,那时她还是一个小姑娘。火把节是南诏国时代传下来最重要的节日之一。南诏灭亡,民俗犹存,日常生活是不会随着王朝的更迭而立即改变的。这原是一个在田野上举行的节日,表达的是人们对火的崇拜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,人们在村社的中心,扎起一个巨大的火把,以鸡、鱼、肉、酒、茶等祭品祭奠,然后,人人执着一个松枝扎成的小火把,用松香明子点燃,在村巷之间互相传火,然后向田野出发,在田间小路上绕行,以示驱邪,小孩子则杵松脂为粉,朝火把上抛洒。以爆出火花为乐。昆明诗人文璋甫描绘了火把节的场面:“云披红日恰衔山,列炬参差竟往还,万朵莲花开海市,一天星斗下人间......”因为昆明先前是南诏的东京,受到其风俗的影响,火把节成为重要的节日之一。

很长一段时间,在台北,特别是台北的眷村里,除夕表面的热闹和喜庆之下,其实弥漫着浓浓的乡愁,吃着团圆饭,想念着不能团圆的远方的亲人。

白先勇的小说往往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世态人生,既是生动的浮世绘,又是形象的心灵史。在短篇小说《岁除》中,白先勇讲述了主人大年三十在台北过春节的故事。细致入微的描写,隐含的对比,描绘出一个清冷萧条的除夕。

白先勇《岁除》

除夕这一天,寒流突然袭到了台北市,才近黄昏,天色已经沉黯下来,各家的灯火,都提早亮了起来,好像在把这一刻残剩的岁月加紧催走,预备去迎接另一个新年似的。

长春路底的信义东村里,那些军眷宿舍的矮房屋,一家家的烟囱都冒起了炊烟;锅铲声、油爆声,夹着一阵阵断续的人语喧笑,一直洋溢到街上来。除夕夜已渐渐进入高潮——吃团圆饭——的时分了。

信义东村五号刘营长家里的灯火这晚烧得分外光明。原来刘家厅堂里的窗台上,正点着一双尺把高,有小儿臂粗的红蜡烛,火焰子冒得熊熊的,把那问简陋的客厅,照亮了许多。

双城故事-花木

说到一个城市,自然少不了花草树木。一种花木在一个城市生活久了,便自然而然有了那个城市独特的姿态和味道。著名作家杨朔曾旅居昆明,路过华亭寺,便久久沉浸在云南茶花的美貌中。

阳朔《茶花赋》

且请看那一树,齐着华亭寺的廊檐一般高,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,那样红艳,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。这就是有名的茶花。不见茶花,你是不容易懂得“春深似海”这句诗的妙处的。

想看茶花,正是好时候。我游过华亭寺,又冒着星星点点细雨游了一次黑龙潭,这都是看茶花的名胜地方。原以为茶花一定很少见,不想在游历当中,时时望见竹篱茅屋旁边会闪出一枝猩红的花来。听朋友说:“这不算稀奇。要是在大理,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茶花。花期一到,各样品种的花儿争奇斗艳,那才美呢。”

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。茶花是美啊。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。是谁白天黑夜,积年累月,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,像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,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?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。

台湾物产丰富,是全世界出产樟脑丸最多的地区之一。在台北的大街小巷,随处可见青翠挺立的香樟树。学者周志文在闲时散步,路过满是樟树与青枫的街道,从落木中感叹生命的周而复始。

周志文《落木》

城市中有一条街上的行道树是樟树与青枫。青枫是落叶的乔木,每到冬天,叶子就空空的,使得城市风景呈现难得见到的寥落景象。而樟树虽号称常绿,其实到了年尾,树上的树叶也落了大半,剩下的,也显得有气无力的。

我喜欢这样的街景,落木让原来隐藏的东西曝现出来,城市因而增加了景观。在某些转角路口,萧散的行人,只剩下枯枝的路树,以及弯曲的街道,使这座城市竟然有点像法国画家于特里约所画的风景了。

夏天里浓浓的绿荫,加上蝉嘶鸟鸣,对此“佳景”,总有点像喝了酒的味道,只要一阖眼,就想沉沉地睡去。看树叶落光的树,吹风吹过树梢的声音,比较像喝茶,而且是喝一种带有苦涩味道的茶,令人清醒而冷静。

双城故事-小吃

俗话说,民以食为天。与一个城市邂逅,当然要与它的美食邂逅。在文人墨客中,少不了许多的吃货。所有曾经离开过家乡的云南人应该都体会过对米线的思念,无论你走到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,最想念的都是那一碗米线。汪曾祺是个典型的吃货,米线到了他的笔下,也变得有魔力了。

汪曾祺《米线与饵块》

米线属米粉一类。湖南米粉、广东的沙河粉,都是带状,扁而薄。云南的米线是圆的,粗细如线香,是用压铬似的办法压出来的。这东西本来就是熟的,临吃加汤及配料,煮两开即可。昆明讲究“小锅米线”。小铜锅,置炭火上,一锅煮两三碗,甚至只煮一碗。

米线的配料最常见的是“闷鸡”。闷鸡其实不是鸡,而是加酱油花椒大料煮出的小块净瘦肉(可能过油炒过)。本地人爱吃闷鸡米线

米线也还有别的配料。文林街另一家卖米线的就有:鳝鱼米线,鳝鱼切片,酱油汤煮,加很多蒜瓣;叶子米线,猪肉皮晾干油炸过,再用温水发开,切成长片,入汤煮透,这东西有的地方叫“响皮”,有的地方叫“假鱼肚”,昆明叫“叶子”。

美学大师蒋勋,用美学的角度来解析食物,他说:小吃是一种信仰。

蒋勋《天长地久的小吃》

谈到新竹城隍庙的贡丸、米粉,不晓得大家脑海里会不会也想到很多很多你在世界各地小吃的记忆?可能是某一个小镇的猪脚,你会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跑去品尝,因为那里有好几代的传统,可以将猪脚做出别家没有的特殊质感出来。或者是某个地方用大火爆炒的鳝鱼意面,或者是简单到可能只加一点点调味料的那种担仔面:坐在小小的板凳上,吃那样小小的一碗,完全不是为了吃饱的目的。第一次去的人都吓一跳,这么小碗一口就没了,怎么会制作食物的?可是我们知道,现在担仔面几乎已经变成台湾非常重要的食物品牌了,从南到北、大大小小、真真假假,有各式各样的类似商品出来。

一谈起来,就有这么多关于吃的记忆,而且这些都不是“大吃”,而是“小吃”。我觉得这些小吃里面其实存在一个信仰,就是天长地久。

昆明与台北,北纬25°的双城故事

[于坚《滇池》与余光中《乡愁》]

在我的故乡

人们把滇池叫做海

年轻人常常成群结伙坐在海岸

弹着吉他

唱“深深的海洋”

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,

我在这头,

母亲在那头。

长大后,

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,

我在这头,

新娘在那头。

那些不唱的人

呆呆地望着滇池

想大海的样子

恋爱的男女

望见阳光下闪过的水鸟

就说那是海鸥

后来啊,

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,

我在外头,

母亲在里头。

而现在,

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,

我在这头,

大陆在那头。

今天的双城故事就讲到这里吧,谢谢你们和我们一起感受这些文字的美好和伟大。

文字有一种奇妙的力量,它能让距离几千公里的心一起跳动,也能让相隔几个世纪的城市一起呼吸。

我是昆明,我在北纬25°想念着你。

我在台北,我在北纬25°想念着你。

当你们听了我们的故事,会不会也在地球的某个地方想念着我们?

我是一只柠檬树下的狗

我以为被柠檬砸到就会变成牛顿

结果树上掉下了许多诺米粉

在喜马拉雅FM找到“DJ佳诺”

来到我的声音世界!

在声音的世界里,爱上你!

赞赏

人赞赏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
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shuangchengzx.com/scsly/117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更多>>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更多>>

    最热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.